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头号癌症杀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年约有万人新罹患肺癌,并导致万人死亡。肺癌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约三分之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晚期,即第3或第4期肺癌。第3期肺癌癌细胞已局部扩散;第4期肺癌癌细胞则已扩散至其他器官,一般均无法手术治疗。
中国香港临床肿瘤科专科周国钧医生表示,就无法手术切除的第3期非小细胞肺癌而言,过去只能依靠放疗和化疗来治疗,随着医疗技术迅猛发展,目前还可以在同步放化疗后配合崭新的免疫治疗,从而减少癌症复发及扩散风险,延长患者寿命和提高生活质素。
01肺癌主要分两类八成以上是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是肺部细胞异常生长所形成的癌症,主要分为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占80%~85%)和小细胞肺癌(占10%~15%)。与小细胞肺癌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生长较为缓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如果患者能够在疾病早期确诊并进行治疗,获得治愈的可能性较大。如果确诊时已经发展至晚期,患者亦无需感到绝望,不应放弃治疗,因为现在有许多先进的治疗方法,可大大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根据肿瘤大小及扩散程度,非小细胞肺癌可分为4期,治疗方法也按期数而有所不同。
●第1和第2期属于早期肺癌,可通过手术及化疗医治。
●第3期肺癌部分仍可进行手术,过往无法手术切除者可接受约6星期的同步放化疗。而现在病人在完成同步放化疗后,可加上为期一年的免疫治疗,借此增加生存率。
●第4期肺癌由于癌细胞已扩散至其他器官,故以药物控制病情为主(如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
02免疫治疗3期肺癌,可延长生存期
以往,无法手术切除的第3期非小细胞肺癌主要是采用同步放化疗来治疗,在放化疗之后,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仅约6个月左右。但现在,由于有更多的研究及数据指出,使用免疫治疗药物PD-L1抑制剂能有效改善整体生存率,令这些患者有了新希望。
根据PACIFIC(太平洋)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D-L1抑制剂在同步放化疗后作巩固治疗,第3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达17.2个月,即肺癌无恶化或复发时间比以往只用放化疗延长了3倍。此外,PD-L1抑制剂还降低了49%的疾病死亡和疾病进展风险。
在今年6月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太平洋研究发表了新数据,显示第3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化疗后加用PD-L1抑制剂,3年生存期达57%(相对只用放化疗为43.5%),表明PD-L1抑制剂有助患者得到更多的总生存(OS)益处。
目前,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肺癌治疗指南已把这新的PD-L1抑制剂治疗推荐为第3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规治疗。另外,这种PD-L1抑制剂对PD-L1蛋白表达程度高或低的患者都有疗效,因此在进行治疗前无需测试PD-L1状态。
PD-L1抑制剂治疗一般是在同步放化疗后2~6星期进行,每两星期一次,为期一年,通过静脉点滴给药,需时约一小时,患者在点滴后休息片刻即可回家。与化疗相比,PD-L1抑制剂副作用较少,患者生活质量一般不受影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一些罕见副作用,如肺炎、肝炎等,医生会定期为病人抽血检查,以确保安全。
03免疫治疗药效持久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会识别出癌细胞并加以攻击,但癌细胞十分“狡猾”,它们会在表面戴上PD-L1蛋白“面具”,扮演正常细胞,避开T细胞的攻击。免疫治疗药物PD-L1抑制剂的作用正是针对这些假扮正常细胞的癌细胞,抑制癌细胞上的PD-L1蛋白,阻止癌细胞“欺骗”免疫系统。这样一来,T细胞便能识别出癌细胞的存在,并发动攻击。
免疫治疗药物与化疗的一大区别是,化疗药物经身体排走后便失去作用,但免疫治疗药物的药效能持续一段长时间。这是因为免疫系统一旦被激活,被杀死的癌细胞会释放抗原,令免疫系统更容易辨认癌细胞,这是一个较持久的良性循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