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大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15%左右。一小部分早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但由于小细胞肺癌容易发生远处转移,确诊时多为晚期,因此大部分患者仍以内科治疗为主要手段。虽然近十余年间肺癌治疗进展迅速,但主要集中在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小细胞肺癌仍处于一种“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状态。
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等免疫治疗药物,以及新型化疗药物鲁比卡丁在小细胞肺癌适应症中的获批,为患者带来了曙光。我们MDT小组曾诊治过一例超多线治疗的患者,这里以其治疗经过展示小细胞肺癌后期治疗的复杂性。
一线方案:依托泊苷+顺铂(EP方案)化疗,并行局部放疗;
二线方案:因肺部病灶复发、肝转移、骨转移,行拓扑替康化疗,骨转移灶放疗;
三线方案:特瑞普利单抗+安罗替尼行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治疗;
四线方案:因肝转移灶进展,行肝脏介入栓塞化疗(EP方案)+射频治疗;
五线方案:替雷利珠单抗+安罗替尼治疗,后因免疫性肝炎停药;
六线方案:因肝转移灶进展,行吉西他滨化疗;
七线方案:因肝转移灶进展,行伊利替康+卡铂+安罗替尼治疗;
八线方案:因肝转移灶进展,行奥拉帕利+替莫唑胺+仑伐替尼联合治疗
九线方案:因肝转移灶进展,行鲁比卡丁治疗,并行全肝放疗。
患者在接受2个周期减量鲁比卡丁治疗之后,因骨髓抑制及体力评分差等原因未再进行癌症后续治疗,转为积极支持治疗,后因多脏器功能不全去世。患者从确诊小细胞肺癌起算的生存时间为34个月。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平均一年左右的生存期相比,这例患者34个月的生存时间远远超出预期。我们MDT小组成员美国匹兹堡大学癌症中心的孙教授也表示,即便在美国,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实现如此长的生存时间也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小细胞肺癌的后线治疗目前并无具体的指南推荐。我国CSCO指南对小细胞肺癌三线及以上治疗仅推荐了安罗替尼以及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因此临床医生往往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方案,并根据治疗反应再对其进行后续调整。在此情况下,多学科MDT诊疗就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加客观综合的保证诊疗质量;MDT也因此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小细胞肺癌的首选诊疗模式。
在这里还需要向大家特别说明的是,小细胞肺癌后线治疗中很多新药并未被医保覆盖,甚至还未在国内上市,而且这些新药也并不能治愈小细胞肺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所以患者及家属要在“延长生存时间”和“适当医疗费用”这两方面慎重权衡,不顾及家庭经济状况盲目实施价格高昂的治疗并不可取。